Matteo之死
昨晚下班回家,續看《燦》片,一面吃媽媽煮的晚飯,一面緊緊的貼在電影螢幕前。電影的尾段由1983年起,至2003年止,故事講述這個意國的Carati家族在這十多二十年間的種種變遷...
弟弟Matteo自殺死後,全家傷心欲絕。大家均猜不到Matteo會在除夕夜/新年了結生命,也猜不透他的心事。Matteo之死是片中的一個大問號。我想,自殺的原因不是單一的,Matteo的性格倔強,是一個理想主義者,想改變社會的種種錯誤而又無法達到;年少時因為未能救出精神病少女Giorgia感到無奈,繼而與哥哥在前往北歐的旅途上分手,並決定放棄學業,入伍參軍;性格決定命運,多年來在警隊中的事業展轉,屈屈不得志,而社會依然「混亂」;感情生活空虛,未能救出Giorgia,亦未能與她成為一對(依我推斷,Matteo當年是喜歡Giorgia的,而哥哥Nicola也是 );及後遇上攝影愛好女子Mirella,感情略有發展,但卻像霧像花,最後更被Mirella發現他的名字並不是Nicola而是Matteo(70年代初, 他倆首次偶遇,在數分鐘的街頭搭訕中,Matteo告訴Mirella他叫Nicola),謊言被識破,兩人吵鬧收場。除夕夜,一家人在妹妹是(她是Carati兄弟姊妹中,唯一擁有幸福家庭的人)家中慶祝,Matteo出現say hi,但又暗然獨自回家;周遭的人歡天喜地,在喧鬧聲中,他更茫然、寂寞、生無可戀......
Matteo之死令電影更添哀愁...在他死後七、八年,因為一個攝影展,一張Matteo的黑白照,哥哥Nicola偶然遇上Mirella,更發現她一直與她跟Matteo之子在一意國小島生活,相依為命。大家知道Matteo有一兒子,是開心、安慰的。
Sara (Nicola和極度狂熱分子Giulia的女兒)亦已長大了,對媽媽當年的不辭而別及其極端恐怖活動強烈反感,不想提到或再見她;然而,到最後,當Sara快要嫁為人妻和快作人母的時候,她卻放下多年的心結,主動聯絡現於圖書館工作的媽媽,更要求她為自己彈奏一曲(當年, 1967年, Nicola就是和同為振災學生團隊的Giulia在鋼琴聲下邂逅/搭上...),母女冰釋前嫌。所奏的,仍然是那首幽暗的巴洛克小調...
故事中談及的感情,無論是親情、愛情,或是友情,都非常細膩,而非近年催淚韓劇的formula。電影中匆匆四十年,令我不無擔憂。到2046年時(若我仍然在生),現在的片段也會是這麼遠、那麼近。我又想到三、四十年前的爸媽,他們的the best會是...
甚麼是燦爛人生呢?是哥哥Nicola的入世麼?是Matteo的理想國度?是Francesca的幸褔家庭?還是......
我有冇得揀?!?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