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anuary 03, 2006

Gloomy Sunday



歐洲大陸從來有historical的美, 西歐美得典雅堂煌, 東歐就美得哀怨動人。

假期裡, 看了兩套歐洲電影, 一套是法國的《聖誕快樂》(Merry Christmas), 另一套是德國的《布達佩斯之戀》(Gloomy Sunday)。兩套電影均以世界大戰為背景,前者拍WW I,後者拍WW II; 無獨有偶,兩片都有流麗的旋律襯托, 令電影更intoxicating。

《聖誕快樂》是一套剛陽味較重的電影, 描述法國、德國和蘇格蘭三軍在戰場上敵我兩忘的小故事,沒有《Saving Private Ryan》的血肉蕪糊, 只有前線士兵的人性觀點,
箇中的subtleness令人動容; 「判國貓」的幽默位也處理得宜; 然而女主角的戲份可有可無, 實屬花瓶。

我較為喜歡《布達佩斯之戀》, 不僅在於故事浪漫淒美, 還拍出東歐的傳奇色彩;錯綜複雜的四角戀在古城布達佩斯和藍色的多瑙河襯托下, 更有舉杯消愁愁更愁之感。女主角的傾國傾城、餐廳老闆的有情有義、the pianist的才情和深鬱的眼神, 以及德國商人的世故和機關算盡, 讓故事更立體、多元。

故事發生在三十年代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,Mr. Szabo和女友Ilona經營一家高級餐廳。一天,年輕的Andras到餐廳應徵鋼琴師,被她的艷光深深吸引,後來更為Ilona譜了《Gloomy Sunday》一曲。此曲隨後大受歡迎,知音者往往沉醉在憂傷的曲調中, 更踏上自殺的不歸路。餐廳因而聲名大譟,他們仨則展開了一段糾纏不清的關係。同時, 年青的德國商人Hans也愛上了Ilona, 可惜她並不愛他。戰事一觸即發,德軍入侵布達佩斯。Hans成了納粹軍軍官, 他從回布市, 再捲入愛恨情仇的旋渦。

電影改編自Nick Barkow小說,《Gloomy Sunday》的故事卻是真人真事。據聞,在匈牙利布達佩斯,確實有人聽罷此曲後自殺。

查看資料, 寫下《Gloomy Sunday》的作曲家原籍匈牙利,名叫Rezso Seress,生於1899年。在一個訪問中, Seress曾說:「我彷彿把內心所有的失望投進曲內,有共鳴者就會在裏面找到他們的創傷。」1968年,Seress亦跳樓身亡。此曲成了作曲家的輓歌。

《Gloomy Sunday》充滿憂鬱情感; 你可以聯想到此曲跟小約翰史特勞斯(Johann Strauss)的圓舞曲《藍色多瑙河》折然不同; 在電影中, 多瑙河顯得尤其陰沉憂鬱。

此時此刻, 很想找到《Gloomy Sunday》樂譜, 親手彈奏這哀怨、浪漫的樂章。

Labels: , ,

1 Comments:

At 10:54 PM, Blogger The Man Who Loves Everton said...

I watched the film yesterday.

It's too good to have any comment. Just too good for me to say anything.

One more thing, Erika (Ilona)is so so beautiful. I don't think there is a man who does not fall in love with her.

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