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西別冊
昨天收到友人妮妮的電話,原來她將會跟lili到關西旅遊, 想了解當地的交通情況,要否買一個Kansai pass。 我乾脆建議把我的大阪、京都travel book 借給她。出門時,按圖索驥總比空談風月好得多。
從書架把那個關西遊folder端下來,打開一看, 內裡藏著許多別冊、地圖、bookmarks、pamphlets、postcards、手寫itinerary和旅遊記趣...琳琳種種, 都是當年仲夏時分,跟友人D在關西留下的一點點回憶。看著這些舊物, 尤其是biz class的boarding pass (當年班機客滿, D和我還要趕回中大開課, 航空公司不說二話, 把我們upgrade), 不由自主地微笑了。Labels: Friends, Travel
好氣。好戲

幸好有同事J在旁, 讓我嘮嘮叨叨發洩不滿, 又跟我看了另一HKIFF電影---In His Hand, 才令昨天的氣結事件略為理順。 Labels: HKIFF, Work
青紅皂白
人是要有要求的, 但不能吹毛求疵, 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。可是, 我手上的clients卻是極品中的極品, 自大狂妄, 令人氣結。
用心良苦安排訪問, 連美國corporate來的 speaker也覺得我們的briefing周全, Q&A到家; 由會面到拍攝, 本來一切順利, 但「阿客」卻因有兩位記者在訪問後段問了些不太「聰明睿智」的問題而怪罪於我, 嫌這嫌那, 說三道四。
客觀地說, 那幾條問題絕不醒目, 但並不是風馬牛不相及, 發問者「罪不至死」, 而講者對於他們「唔明就問」的態度並無不悅, 認為這是一個 “let me talk more”的好機會。「阿客」卻把小事化大, 臉上的不悅更把speaker嚇壞, 老外還以為自己told something wrong…可以說, 是「阿客」自己一手把party搞亂。
我們當然有撥亂反正, 但青紅皂白卻不是人人能夠辨明。Labels: Work
A New Chapter of Life
前陣子, 同事W悄悄跟我說她會於五月到Kenya教書、當義務工作;今天, 再收到友人D Ng的電郵, 說他在四月尾會到Dublin。兩個消息均令我感到錯愕, 又有點失魂...
去一個新地方, 無論是作為一個過客, 或是落地生根, 皆是一件美事, 是人生的一個new chapter。要為人生編寫新一頁,當然要有很大的勇氣(有一定的opportunity cost), 要有「豁出去」的斗量。他倆的決定令人羡慕,又使旁觀者雀躍; 然而, 這始終會令他們的一眾親友感到患得患失。
各有前因莫羨人,只希望大家的每個chapter也精彩;如今,科技進步, 咫尺地球是也。
兩位友人: All the best :)Labels: Friends, Living
Homework
無意中發現03年新聞採訪寫作的其中一份功課---彭浩翔導演的專訪, 在網上出現(應該是在彭導的個人網站http://www.panghocheung.com/articles/personal_c.html), 感到有點錯愕。
數年前寫了甚麼?有點模糊了...如今, 看著自己的文字, 想起當年的採訪, 挺有意思。對!對!對!他曾說:創作其實是「講故事」。Labels: Living, School